2009/6/1 11:05:00
来源: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挑战和风险,受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等影响,下半年工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食品行业更是遭遇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和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全行业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在中央各项调整措施指引下,食品战线广大职工战胜和化解了各种困难,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一、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生产运行良好,行业在波动中发展
2008年全国食品工业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格局,行业在波动中发展。
4月、9月全国食品工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4月份是全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高点,9月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增长速度放缓,成为全年低点。受乳业安全事件影响,9月份食品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回落,10月份以后生产开始企稳回升,11月起增长速度加快。
全年完成现行价工业总产值41997.33亿元,同比增长29.7%,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分布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的发展目标是,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0900亿元。完成销售产值(销售产值近似于销售收入)41004.17亿元,同比增长28.95%,产销率达97.64%,表明产销衔接良好。1—11月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对全国工业行业贡献率达到10.88%,拉动全国工业生产1.49个百分点。
2、产、销同步增长,满足消费需求
在国内强大消费需求拉动下,全国食品工业主要食品产量、销量同步增长,保障了市场供应,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大米、小麦粉、糖果、糕点、饼干、罐头产量大幅提高;鲜冷藏肉、速冻米面食品、酱油、软饮料等增长较快;饼干产量同比增长30.8%、糕点增长26.2%、速冻米面制品增长16%、软饮料增长19.1%。味精、乳制品产量下降。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中,谷物磨制业、豆制品、果蔬加工、淀粉加工业取得快速发展,食用植物油、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生产滞缓。受九月份乳制品安全事件影响,乳制品行业生产艰难。
3、节能降耗增加盈利
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大大上升,出口减少。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上涨19.1%,涨幅居前的是生猪、豆类、奶产品、家禽、禽蛋、淡水鱼类等。如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2%、奶产品上涨30.8%、豆类上涨35.6%,但食品行业严格控制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加强管理,力争拓展利润空间,全年利润增长保持在二成以上。
4、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升级
由于各地区政府重视发展食品产业,优化地区产业布局,加快了地区经济结构升级。2008年1—11月,按实现工业总产值计算,排在前十位的省区分别是:山东、河南、广东、江苏、四川、辽宁、河北、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前十名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食品工业份额67.63%,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二、上海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上海食品工业经济保持正常运行态势,全行业努力将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
1、经济平稳发展
全市509户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计卷烟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9.9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6.1亿元,同比增长23.86%,增幅比上年增加7.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5.04%,增幅比上年大幅减少,回落57.4个百分点,保持了在经济严冬中仍然增长,但效益明显回落。
食品三个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是食用植物油和豆制品加工,分别比上年增长41.8%、41.6%;其次是食品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369.1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饼干及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米面制品、乳制品、味精等增幅都超过20%;饮料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152.2亿元,增长17.6%,碳酸饮料和果菜汁饮料增长最快。
由于农产品价格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部分产品出口受阻转为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产品竞争。农副食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下半年比上半年增幅趋缓,回落24.5个百分点。
2、主要食品产量、销量呈上升趋势
主要食品市场供应充沛,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产、销量增长较快的有:精制食用植物油、味精、碳酸饮料,增幅保持在13%—18%之间,除糕点外,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水平。
受消费减少等因素影响,部分食品产量下降,包括:糖果、速冻米面食品、乳制品、罐头、酱油、冷饮等。
3、效益增长,增幅趋缓
2008年上海食品工业完成利润159.5亿元,同比增长33.5%,与上年相比,增幅回落28.9个百分点。食品三个行业中,仅食品制造业利润增长46.8%,农副食品加工和饮料都为负增长。利润增长较快的有饼干及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味精、豆制品、糕点面包制造,增幅超过30%,有的达到50%。而食用植物油加工的利润大幅下降,由于2007年大豆价格涨幅巨大,油脂加工企业大量采购,2008年3月份起国际和国内市场大豆价格回落,使生产企业成本处于高位运行,损失较大。酒类中的啤酒业出现亏损,黄酒利润下降。
在全球经济海啸中,上海食品工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仍保持效益增长,但增幅趋缓。
三、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隐患,诸如苏丹红、瘦肉精、毒奶粉等,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把食品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由奶粉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牵连到以乳为原料的各类食品,危害极大、影响极坏,造成国内消费者对食品信任度的下降,消费者信心的降低直接影响了食品的市场销售和企业利益,也造成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的不信任和国外经销商的信心不足,出现国外订单大幅下降,局部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与金融危机并举的双重状况。
三鹿奶粉事件使乳制品行业受到极大冲击,2008年全国液体乳产量同比下降3.6%,上海产量同比下降4.7%,而上年为增长10.2%,销售下降4.8%,上年为增长10.5%,近几年由于消费者健康理念的增强,液体乳销量逐年增加,行业发展处于上升趋势,问题奶使乳品行业受到重挫,食品企业从中引发了危机感,加强了对产品检测、监控,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使坏事变为好事。
最近,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披露了2008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报告显示,本市水果、乳及乳制品、食用植物油、酒类、蛋及其制品、面粉等6类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或接近100%。但抽检结果显示,酱腌菜、部分休闲食品、面制品等食品不合格,原因为违法使用添加剂;还有部分不法生产企业使用了非食品添加剂。
今年1月以来部分食品抽查监督的总体情况是,粮食、植物油、蔬菜、畜禽肉、水产品、禽蛋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12大类食品总体情况较好,合格率为95.0%,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乳制品产量145.11万吨,同比增长13.8%,这是去年9月问题奶粉事件爆发以来我国乳品产量首次实现单月正增长,表明消费者信心正在恢复,这对整个食品行业都是利好消息。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消除监管空隙,突出全程监督,无缝隙衔接…..
四、食品发展趋势
展望2009年,食品工业仍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烘焙食品、饮料等将会有较好表现。
在金融危机中,对于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解决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包括轻工业在内的九个行业列入国家将大力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认为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弄”的重要任务,对振兴行业将实施取消加工贸易限制、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政和信贷支持等。这些政策将使包括食品在内的轻工业得到提升和发展,也使行业和中小企业在严冬中感到了温暖。
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造成财富缩水,另一方面也是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成长型企业如果“逆势扩张”,是实现低成本赶超的好机会。危机之后,行业秩序会发生变化,如果看到机会,逆势思考、顺势转型、塑造品牌,可以为危机后的繁荣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相信,严冬过后,食品仍将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