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1/3/22 14:12:06 来源:
 

2010年是世博之年,也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上海食品行业与全市各行业一起,在全力办好世博会的同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产业发展上了新的台阶。

全年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6.8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819.88亿元,增长12.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而食品类价格达7.7%,上拉总指数2.5个百分点,成为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全年贯穿食品的关键字是:“涨”。由于各类农产品价格的轮番上涨,不仅抬高了居民消费价格,也缩小了食品加工、制造业的盈利空间,但企业以积极态度应对,克服各种困难,把不利因素缩小到最低程度,使全年生产、销售增长,但利润受挫。

一、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2010年上海56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含烟草)824.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最快,达14.4%,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业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豆制品、糕点面包、糖果巧克力、米面制品、速冻食品、液体乳及乳制品、酱油及食醋类、其他调味品、啤酒、饮用水、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等,增幅在10%以上,而淀粉及淀粉制品、饼干及其它焙烤食品制造的增幅超过20%

主要食品产量中,与人民生活关系较密切的糕点达10.36万吨,同比增长12.9%,糖果13.37万吨,增长6.9%,方便面2.34万吨,增长4.3%,乳制品42.3万吨,增长4.8%,罐头4.1万吨,增长3.9%

二、销售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全年食品销售快速上升,世博会的召开不仅拉动了内需,也带动了食品消费。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烟草)921.2亿元,同比增长13.9%,三个行业同时取得了增长,增长最快的是食品制造业。

47个食品子行业中,42个同比增长,增长面占89.4%,增幅超过20%的有18个,占38.3%,包括速冻食品、其他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糖果巧克力、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糕点和面包、茶饮料、含乳及植物蛋白饮料、啤酒制造等主要产品;超10%的子行业有12个,占25.5%,有:糕点和面包、液体乳和乳制品、冷饮、固体饮料、饮用水制造等。

全行业产销率达98.1%,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高达99.3%,食品制造和饮料业依次为98.8%94.4%,表明生产基本适应消费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复苏的加快,使全球经济好转,也带动了出口市场回暖。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2%,走出了前两年的低迷状态,增长最快的尚属营养保健食品业,同比增长10倍之多,水产品冷冻加工、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速冻食品出口保持了高比例的增长,增幅在60%以上。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食品出口的数量和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三、利润出现回落

“十一五”的前四年,上海食品工业(不含烟草)利润始终走在上升通道,但2010年终止了四连阳,五年来首次出现回落。

1、农产品价格创新高导致成本骤升

2010年国际农产品“涨”声四起,国际农产品上涨随新兴国家需求增长和恶劣气候变化影响产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制的最新统计显示,至201012月,55种食品的大宗商品指数连续第六个月上涨。糖和肉类价格涨幅最大,均创历史新高。2010年国际糖价连续第三年上涨,玉米价格创四年最大涨幅,全年涨幅高达52%,谷物和食用油价格都创2008年以来的新高。

2010年夏,俄罗斯的高温大旱天气导致该国粮食生产遭遇危机,俄罗斯政府宣布禁止粮食出口,直接引发了全球小麦及其他农产品的一轮暴涨。全球产粮大国澳大利亚2010年遭遇洪水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许多小麦降至饲料级,谷物运输港口一度停止谷物出口。全球玉米和大豆出口大国阿根廷也因气候持续炎热引发旱情,阻碍了农作物生产,都是迫使产生粮食危机和价格上涨的因素。

另一方面,在“脱石油”的潮流下,粮食作为生物燃料和需求量却在增加。美国产玉米的40%和巴西产粗糖(精制前的砂糖)的50%被用作生物乙醇的原料,加剧了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居民饮食习惯改变也导致全球粮食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引发需求猛增。

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扬波及我国,产生联动效应,中国目前仍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作为需求的新兴大国,中国过去一直坚持玉米自给自足,但2010年玉米进口量高达130万吨,再次成为玉米净进口国。由于国产大豆远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对外依赖度很大,2010年大豆进口量创5465万吨的历史新高,比2009年增长28.4%。加之国内气候影响,人工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直接导致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利润缩水。

2、利润增幅创近五年新低

全年实现利润51.8亿元,同比93%,仅食品制造业增长,饮料制造业大幅下滑。

由于作为食品加工、制造基本原料的大米年内上涨16.6%,食糖上涨22.6%,粮食、油脂、肉类、蛋品等价格的一路走高;加之全年工业品出厂价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上涨11.2%,对企业构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但食品企业积极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化解各种不利因素,使食品制造业中的其他调味品和发酵制品、饼干及其它焙烤食品、糖果和巧克力、液体乳及乳制品、蜜饯制造等取得了利润增长高达30%60%的业绩。

某乳制品生产大企业采用进口原料加工,而进口原料也在上涨,导致单位利润下降,由于扩大市场增加了销量,仍取得较好盈利。

对上海食品行业利润构成影响较大的三个子行业是:食用油加工、乳制品、碳酸饮料制造业。三者利润合计从上年26.88亿元锐减至201020.83亿元,仅食用油和碳酸饮料两个子行业就减少9.72亿元,竟比上海食品全行业降低利润高1.56倍。可见上述子行业对上海食品业的影响。

上海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多数采用购进成品油(即毛油)进行精炼、加工、分装,年内国内外原料都处于上涨阶段,棕榈油从6000/吨上调至9000/吨,菜油、豆油等涨幅也较大,成本骤升。由于食用油与民生关系密切,政府禁令油价过快上涨,以致食用油加工企业盈利微薄,有的发生亏损。

碳酸饮料产品主要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主要生产商为合资企业,可乐的主要原料砂糖,2009年均价34003500/吨,2010年攀升至6500/吨左右,运输费用上涨15%以上,PET瓶价上升,加之劳务费用剧增,大大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个别外资企业利润下降高达数亿元,不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财务数据波动,多种原因导致了碳酸饮料行业盈利急剧下滑。

四、多种经济全面发展

上海食品工业国有、集体、联营、股份、三资、私营、其他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得到全面发展,在56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比重最大的三资企业有277家,其次是私营企业201家,股份、集体、国有分别是161614家。不同经济类型中,三资企业盈利能力最强。

占全部利润的89.7%,股份制和私营经济盈利发展较快,上海食品业处在多种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中。

五、“十一五”完成主要经济指标

 

“十一五”期间上海食品工业总产值发展水平

年份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工业总产值(亿元)

473.8

497.8

609.1

789.9

771.4

866.3

发展速度  %

100

105.1

122.4

129.7

97.7

112.3

 

“十一五”期间上海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12.83%

 

“十一五”期间上海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发展水平

年份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517.7

552.2

652.1

826.1

807.2

921.2

发展速度(%

100

106.7

118.1

126.7

97.7

114.1

“十一五”期间上海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速度12.22%

 

“十一五”期间上海食品工业利润发展水平

年份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利润    (亿元)

18.7

23.6

37.5

38.3

55.6

51.8

发展速度(%

100

126.2

158.9

102.1

145.2

93.2

“十一五”期间上海食品工业利润平均增长速度22.6%

 

注:以上均不含烟草业。

 

“十一五” 期间,上海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2.83%,远超国家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提出的年平均增长7.5%的目标。

“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上海食品工业总产值增长82.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7.9%,利润增长177%,盈利高于生产、销售增长,处于良性发展。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与全国同行差距

尽管上海食品在“十一五”不断增长,但是与全国食品同行相比差距不小,上海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兄弟省市,工业总产值上海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中的排名从2004年第9位、200613位,下滑至20092010年的第18位。

 

                2010年部分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亿元

排序

地区

工业

总产值

同比增长%

排序

地区

工业

总产值

同比增长%

1

山东省

11515.55

20.16

10

河北省

2266.24

25.75

2

河南省

5020.66

28.77

11

吉林省

2238.45

32.71

3

四川省

3970.73

35.49

12

安徽省

2168.16

38.84

4

广东省

3944.25

20.32

13

黑龙江省

1988.04

47.08

5

辽宁省

3827.91

36.01

14

内蒙古

自治区

1896.24

23.47

6

江苏省

3693.3

25.58

15

浙江省

1885.77

18.00

7

湖北省

2842.65

43.19

16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570.83

27.85

8

湖南省

2686.41

31.56

17

云南省

1464.45

17.09

9

福建省

2341.92

31.08

18

上海市

1404.99

21.34

上海与全国排名第一的山东省差距巨大,仅占山东省12.2%,产值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27.51%6.17个百分点,而此已包括烟草业,2010年上海烟草业同比增长30%以上,完成产值占上海38.3%

近几年山东、河南、四川、广东省的食品发展极为迅速,上海的优势已退,这与上海曾经是工业力量雄厚的轻工业基地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极不相符,与满足群众增长需求差距不小。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后劲乏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开发、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深加工和高端产品较少;生产集中度不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较低,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与民生关系甚为密切。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数以万计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入到消费者行列,他们的消费习惯逐步趋向城市化,加之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需求的改变,使食品工业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会处于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聚焦点,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际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和农产品价格依然上升仍是趋势,企业应有思想准备,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以科技创新为主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方向发展;由单一产品向方便化、营养化、安全化、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努力节能减排、拓展新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保持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信息
  • 网站二维码
  • © 2014 版权所有:上海食品网 本站所发布的所有新闻、信息、图象均归上海食品网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08室 电话:62291296 技术支持:上海商情
    备案号:沪ICP备05004888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