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3 13:26:23
来源:
——2008年上半年上海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食品工业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方式转变,战胜了上半年我国严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因素,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一、经济运行平稳发展
上半年,上海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559.6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同比提高6.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3.4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同比提高10%。完成出口交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同比提高24.6%。实现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43.3%,增幅同比扩大10.2%。实现利润227.4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幅同比扩大5.1个百分点。
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保持上涨的情况下,食品工业能够取得如此业绩十分不易。
二、工业生产继续增长
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9.6亿元,其中食品制造业完成148.7亿元,同比增长14%。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134.9亿元,增长16.4%。饮料制造业完成84.9亿元,增幅达31.3%。
生产增长最快的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增幅达172.7%;其次是饼干及焙烤食品、碳酸饮料和豆制品,增幅分别为51.2%、48%、40%;权重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加工完成73.8亿元,增长21.8%;液体乳及乳制品、罐头类则有所下降。
三、销售保持良好
上半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3.4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快,完成152.1亿元,增幅为56.1%;食品制造业完成171.1亿元,增长21.2%;饮料制造业75亿元,增长16.5%;卷烟制造业175.2亿元,增长19.1%。
完成产销率96.76%,其中食品制造业103%,农副食品加工业100.89%,产销衔接较好。
从行业细分看,销售收入第一位的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增幅也第一,完成89.3亿元,同比增长81.8%;豆制品增幅也较高,达44.9%;销售额占第二位的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完成销售收入43.8亿元,增长25.3%;糕点、面包、饼干及其他烘焙食品、糖果和巧克力制造的增长幅度超过和接近30%;速冻食品和罐头类有所下降。
由于农产品价格较大范围上涨,食品生产企业上调了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是销售收入增加的原因之一。
四、主要食品产、销量同步上升
上半年,主要食品的产量、销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人民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食品产、销量基本同步增长,如:
主要食品产量、销量
品名 |
产 量 |
同比增长 |
销 量 |
同比增长 |
吨 |
% |
吨 |
%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477440 |
32.3 |
507048 |
30.4 |
鲜、冻禽肉 |
6359 |
43.5 |
5875 |
43.0 |
糕 点 |
19904 |
7.5 |
17558 |
5.6 |
饼 干 |
26878 |
10.7 |
26363 |
6.2 |
液体乳 |
176368 |
0.9 |
176247 |
1.5 |
味 精 |
25836 |
32.7 |
25757 |
22.3 |
软饮料 |
1248207 |
4.2 |
1230387 |
4.5 |
主要食品的市场供应充沛,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五、经济效益升势趋缓
上半年上海食品工业实现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43.3%,增幅同比上升10.2%。利润总体上扬,主要是因权重最大的卷烟制造业完成79亿元,增长47%所致。
去年以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工业成本持续上升,压缩了食品工业盈利空间,加之出口退税下调使利润减少。与2007年相比,食品行业盈利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46.8%;食品制造业完成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9.9%;饮料制造则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减少38.5%。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利润增幅较上年趋缓,分别降低49.7%、7.1%。
上半年利润增长最快的子行业液体乳及乳制品完成7.8亿元、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1.1亿元、糕点和面包0.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8.1%、180.5%和178.6%。利润位居第三的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完成4.1亿,增长49.2%。
部分行业出现亏损,由于利润排名第二的碳酸饮料制造行业较上年减少37.1%,致使整个饮料制造业利润下滑。
2006年下半年起农产品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对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盈利能力产生较大不利因素,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加工、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虽然企业调整了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但远不及农产品上涨幅度。主要依靠节能降耗、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六、农产品价格调控初显成效
今年上半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7.1%,涨幅同比扩大5.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依然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国际市场上,粮食、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对这些农产品的国际依赖度较大,如68%的大豆依靠进口。而过去一年半国际大豆价格上涨1倍以上,这是导致我国食用油上涨的重要原因。
上半年肉禽(包括猪肉)及其制品、油脂价格是涨幅最高的两类食品。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对猪肉、食用油发布多项扶持政策和干预措施,增加了生猪饲养量,肉、油价格明显得到调控。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猪肉和油脂出现了涨幅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油脂价格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预计2008年下半年受奥运经济推动,加之“中秋”、“国庆”等佳节,将会迎来新的食品销售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