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18 15:29:45
来源: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上海食品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取得稳步增长,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全市511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可比价)727.6亿元,比上年增长6.9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82.4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出口交货值4.5亿元,同比增长2.2%,经济运行状况总体良好,食品工业持续稳步发展。食品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拉动内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2006年上海食品产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征:
1、工业生产高开高走
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7.6亿元,同比增长6.98%,其中卷烟制造业增幅最大,为14.04%,其次是饮料和食品制造业,增长幅度都超过7%,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则有所下降。
2、产销衔接良好
全年完成销售收入78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的子行业有:淀粉及淀粉制品、其他酒、固体饮料、茶饮料制造,增长幅度都在80%以上;水产品冷冻加工、糖果及巧克力、冷冻饮品及食用水的增长超过二成,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及主要食品的销售收入都呈现了增长态势。
2006年全市食品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达100.03%,比全国食品工业产销率98.15%高出1.88个百分点,表明当年产品销售大于生产。
全年粮价稳中略升,肉禽蛋价格恢复性上涨,受国际食用油价格上涨和大豆等原料价格大涨影响,四季度植物油加工产品出现了明显上涨。粮、油、猪肉、禽蛋是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加之原材料、燃料与动力购进价格水平上涨。也促使部分产品提价,因此2006年本市食品产业销售收入的上升受到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
3、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
部分食品产量增长较快。比上年增长两成的产品是:水生动物冷冻品、糕点、味精、冷冻饮品;增长10%以上的产品是糖果、罐头。乳制品(包括液体乳)、饮料酒也有较大增长;软饮料与上年基本持平;鲜、冻禽肉市场仍不景气,产量、销量继续下滑,主要是禽流感引起的滞后影响。现在本市已加强对家禽产品的检验,严格执行对家禽产品的定点供应,但市场消费回归仍需时日。
4、经济效益步入良性循环
由于食品产业结构的继续优化,各项经济效益指标都完成较好,在六项指标中有三项超过全国食品同行平均水平,三项超过全国标准值,本市食品产业经济效益正步入良性循环。
附:表一 2006年食品工业完成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 |
上海食品工业 |
全国食品工业 |
全国标准值 |
总资产贡献率 (%) |
28.81 |
23.32 |
10.7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12.59 |
115.16 |
120 |
资产负债率 (%) |
30.3 |
51.56 |
60 |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
1.59 |
2.60 |
1.5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17.2 |
7.46 |
3.7 |
产品销售率 (%) |
100.03 |
98.15 |
96 |
5、利润总额进一步提升
全年实现利润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食品四大行业全部实现了利润增收。卷烟制造业依然是食品四个行业中利润贡献最大的大户,增长最为突出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在经过多年徘徊后走出低谷,2005年开始扭亏为盈,2006年达到了利润翻番。
在不同经济类型中,私营企业盈利快速增长,根据完成利润所占的比重排序,依次是:国有、三资、其它类、股份及股份合作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始终是上海食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三资企业已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6、2006年上海食品产业在全国所处地位
在全国食品产业排序中,上海的工业总产值排名第十三位,销售收入排名第十一位,利润和利税分别排名第五,产销率排名第一,但上海食品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兄弟省市,山东、广东、河南、江苏等省近几年发展迅猛,食品加工和生产正在新一轮的崛起中。
附表二 2006年上海及全国食品产业完成人均指标 万元/人
|
人均总产值 |
人均销售收入 |
人均利润 |
人均利税 |
全国 |
52.11 |
50.99 |
3.28 |
8.50 |
上海 |
77.48 |
83.33 |
10.93 |
28.2 |
上海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和人均利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山东、广东、河南的差距正在缩小。
7、整合重组成为上海食品产业新一轮发展的亮点
围绕食品产业链开展整合重组,是上海食品产业新一轮发展的亮点,在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的战略指导下,上海市国资委将与食品产业相关的资产进行整合重组,包括:益民食品集团、农工商集团、烟糖集团和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8日正式成立了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食品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都市产业集团,也是上海市唯一集第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行业性集团,拥有一批知名的自主品牌,是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航空母舰”。光明(集团)将对上海食品产业以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附表三 2006年上海食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项目名称 |
工业总产值 |
销售收入 |
利润 |
2006年 |
同比增长% |
2006年 |
同比增长% |
2006年 |
上海食品工业合计 |
727.6 |
6.98 |
782.4 |
8.2 |
102.6 |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
148.4 |
-3.02 |
166.1 |
3.5 |
6.4 |
食品制造业 |
233.3 |
7.14 |
269.1 |
7.2 |
10.9 |
饮料制造业 |
116.1 |
7.76 |
117.0 |
10.2 |
6.2 |
卷烟制造业 |
229.8 |
14.04 |
230.2 |
12.1 |
79.1 |
附表四 2006年上海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吨、千升
产品名称 |
生产量 |
产品名称 |
生产量 |
2006年 |
同比(%) |
|
|
|
大米 |
141473 |
245.3 |
酱油 |
123760.9 |
89.5 |
小麦粉 |
172746.2 |
100.8 |
味精 |
48594.1 |
123.6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396074.6 |
91.5 |
饮料酒 |
843529.8 |
102.7 |
鲜、冻畜肉 |
43604.9 |
93.0 |
其中:黄酒 |
112464 |
109.2 |
鲜、冻禽肉 |
4095 |
23.9 |
啤酒 |
716615.5 |
101.7 |
糖果 |
116912.6 |
119.5 |
白酒 |
6911 |
90.3 |
饼干 |
69043.3 |
78.3 |
软饮料 |
2293101.7 |
99.4 |
糕点 |
38732.5 |
124.8 |
其中:碳酸饮料 |
941115.4 |
94.5 |
方便面 |
20832 |
92.4 |
果汁及果汁饮料 |
124470.6 |
85.6 |
速冻食品 |
34571.8 |
90.9 |
瓶(罐)装饮用水 |
939419.9 |
104.6 |
乳制品 |
396954 |
103.5 |
冷冻饮品 |
123436.5 |
126.1 |
其中:液体乳 |
359942 |
101.8 |
卷烟(万支) |
8293179 |
103.8 |
罐头 |
57829.1 |
115.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