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27 14:11:52
来源:
一、 种植收益决定玉米连续扩种增产。
由于玉米的种植收益连续大于大豆等作物,导致农户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尽量种植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使得玉米产量连续增加。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份的报告预计,201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343万公顷,同比增加93万公顷,增幅2.9%。预计全国玉米单产达到5.736吨/公顷,较2010年增加282公斤/公顷,增幅5.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11年全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9175万吨,较2010年增长1450万吨,增幅8.2%。玉米产量创历史新高,极大地缓和了玉米供给与消费的矛盾,改善了国内玉米供应能力。目前中国和美国新玉米都已进入播种期,产区天气和农户种植意愿均有利于玉米种植。国内方面来自全国500个农情基点县调查显示,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和春耕活动的陆续展开,2012年产区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可能扩大至3500万公顷,相较2011年仍在继续扩大;与此同时全球玉米主产国--美国农业部4月15日作物生长报告显示,美国玉米播种率为17%,远高于去年同期及五年平均值5%,良好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美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937年以来的新高,加之近期天气适合播种致使播种面积亦创同期纪录。预期旧玉米的供应紧张得到缓解。
二、消费阶段性受到抑制。
1、养殖利润下降,饲料替代仍在。
玉米是生猪及家禽的主要饲料,其中规模养殖生猪饲料的60%为玉米。目前养殖利润总体下滑,以养殖业生猪为例,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4月1~10日,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两个月下跌。(其中:后臀尖价格下降2.4%;五花肉价格下降2.3%。)养殖户自繁自养单头猪养殖利润降至100-150元。部分饲料企业和养殖户以价格较低的小麦代替玉米,降低养殖成本,相应减少了饲料玉米消费需求。玉米虽然是目前最优秀的能量饲料,但是在价格过高时,总是被小麦替代。以猪为例,小麦型饲料的料肉比比玉米原料要高,小麦本身含有粘性多糖,难以消化,以前的饲养技术难以替代,现在由于在饲料里加入了酶,小麦可以完全替代玉米的营养成分,只是小麦饲料口感和着色上差于玉米。由于这两年玉米价格的高企,玉米与小麦的价差不断拉大,在南方部分销区玉米小麦价差在200元/吨左右,华北产区在100-150元/吨,小麦在饲料的替代量越来越大,总体替代量处于高峰值。
2、国家相关深加工政策则限制深加工玉米消费需求。
针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其他粮油品种价格的回升,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粮油市场调控政策。近几年,随着国内玉米产业链的变化,我国由玉米净出口国已经转变为进口国。工业“抢粮”的行为受到关注。国家一直很重视对玉米市场的调控,抑制玉米深加工行业的不合理扩张。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贴政策。调整后,2012年度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为500元/吨,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为750元/吨。 大幅下调变性燃料乙醇的财政补助,将进一步压缩玉米燃料的企业利润,从而压制玉米的工业消费扩张。国家已经下发《关于调整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税收政策的通知》, 自2015年1月1日起,对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用于调配车用乙醇汽油的变性燃料乙醇,全部取消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并全部恢复征收5%的消费税。从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限制玉米工业深加工消费的意图,我们认为后期国家将会继续对玉米上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调控,其中对玉米工业消费的调控会进一步加强。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份预计2011/12年度国内玉米总消费为18791万吨,较上年增加991万吨,增幅5.6%。其中,饲用消费预计为11280万吨,较上年增加500万吨,增幅4.6%。工业用消费预计为5700万吨,较上年增加350万吨,增幅6.5%,食用消费预计为1680万吨,较上年增加140万吨,增幅9.1%。3月份预计,2011/12年度国内玉米结余量为774万吨,较上年度的11万吨增加763万吨,供需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三、玉米将迎来集中上市
随春播备耕逐渐展开,农户售粮积极性明显增加。市场粮源供应充足。预计当前农户余粮总体比去年同期高60%以上。加工企业的加工利润不断下降,使得采购心态发生变化,积极抢粮变得谨慎。
南方部分饲料企业大量采用小麦替代玉米,导致企业的玉米需求不断降低。玉米价格的南北倒挂使得贸易商轻易不敢出货,东北玉米出港数量减少,造成东北港口玉米库存数量不断攀升。北方三大港口库存总量已经突破200万吨。国内玉米供给紧张的预期有所减弱。
而2011年产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随着收储政策逐渐临近尾声,国储单位与民间企业之间的争粮效应也将逐步减弱,国内玉米供给压力减弱。
四、玉米价格中长期仍处于强势。
1、国内玉米供需格局变化。
我国已经由之前的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养殖数量增长及养殖规模化促进了玉米饲料的大量使用;玉米产业深加工的井喷式扩张更是加剧了玉米的工业需求,使得国内玉米供需格局已由过去的相对平衡转变为供不及需。供给的增量远不及需求的快速增长。
2、农产品价格的重新定位。
由于农户现在可以选择进城打工还是回家种地,所以农户根据打工的工资来量化自己的农业作业,从而对农工定价。这种定价直接负载到农产品上,农产品的人力成本上升。原油价格的高企造成农药、化肥、农用柴油等农资的上涨,也使得农产品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价格空间。
3、玉米的库存仍处于低位。
2011/12年度国内玉米结余量为774万吨,这个数字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根据USDA报告显示,市场普遍预计2011/12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为7.21亿蒲式耳,如果符合预期的话,美玉米的库存将创下16年来的新低。这种库存水平不支持玉米的中长线下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玉米将出现一波短期的季节性利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2个因素。国内注意玉米与小麦的价差情况,如果小麦的价格在低水平那么玉米空单可以持有;国外关注美国的能源政策,原油价格的上涨是否会带动玉米乙醇的生产,如果美国继续支持玉米乙醇企业,那么玉米价格弱市将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