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世博,食协韩根初顾问谈上海食品产业的机遇与责任
2008/8/8 13:42:58 来源: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韩根初说这是食品行业的一件大事,对全市食品产业未来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迎世博,食品产业有哪些机遇?韩顾问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机遇。

一是世博会将带来新的消费增量。据预测,世博会期间仅游客消费支出合计约1600余亿元,其中餐饮、购物约700余亿元;在围栏区内、外餐厅、宾馆、团膳等需大批主副食品;同时,7000万人次的国内外参观者、参展商和游客除吃在上海外,还会大量购买名、特、优食品。

世博会不仅对游客要有视觉享受,而且要有好的味觉享受,对食品需求有多层次、多样性、多口味的特点,食品供应应体现国际化、民族化的特点,包括各式西点、各类亚洲菜、南美、非洲、阿拉伯地区及世界风味食品。同时,还应提供少数民族及特殊饮食习惯的食品。所需主副食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原料采集之广,质量要求之高,这在上海乃至我国集聚性活动历史上尚无先例。

二是世博会将提供拓展品牌的平台。世博会既是展示各国知名品牌实现腾飞的舞台,也是中国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其功能远远超过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充分利用世博会系统地宣传企业的形象,有利于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上创造更多的知名品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发展一批能带动食品产业经济发展的著名企业。

三是世博会将展示科技文化的成果。世博会是展示科技文化的成果与交流各国政府间、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的盛会,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一大批围绕天然、绿色、环保的安全优质食品的生产与控制管理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上海食品产业可以借世博会之机,在技术方面,导入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最新的科技装备、工艺;在管理方面,大力推进集约化、规范化、国际化管理标准,努力与国际先进企业标准接轨;在经营方面,以品牌化、系列化、大众化并举,更好地推动连锁发展;在产业布局方面,建设稳定的食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提升食品加工制造企业能级,构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上海食品产业实实在在地提高竞争力,实实在在地走在全国食品行业前列。

四是世博会将推动食品产业的提升。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科技的投入,促进食品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产业的整合提升,建成一批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制造企业;推动种植、养殖业的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转化效率;推动流通设施建设,加速食品流通世界化步伐;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全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形成一整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问题,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改观食品行业面貌。

迎世博,食品产业面临哪些责任呢?韩根初作了六个方面的论述。

(一)着力保障世博食品安全。第一,对供应世博会范围的食品,应按照国际标准和《上海食品安全行动纲要》要求,组织生产;第二,对供应世博会范围的主副食品的产品必须接受严格的检查,才能取得食品预选资格;第三,凡是确定供应世博会范围的场地、企业的食品,必须实行批批检验;第四,凡是供应世博会食品的场地和加工企业实行点对点衔接;第五,对运输、仓储等流通环节实行GPS定位监控;第六,所有产品应用电子标签或条形码技术,详尽有效地控制每件产品,每个产品都可追溯,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反馈,产品可召回的全程实时监控。

(二)着力做好世博食品的供应。必须加强产销衔接,建设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对接基地;整合提升一批现代化食品加工示范企业;培育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构建食品供应保障和物流配送体系;要做好主副食品的储备,通过储备调节市场;要加强食品的进出口,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节供求平衡;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通过媒体向外发布信息,引导市场供求平衡。

(三)着力提升食品产业能级。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应努力在技术装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单位能耗上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要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企业要在引进和研发先进设备、更新设备、培养人才上下功夫,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优化升级,主要食用农产品加工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50%;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中小企业集聚,提高现代化、机制化水平;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食品产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的过程,也应是品牌提升,竞争力提高的过程,要努力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上创造更多的知名品牌。

(四)着力加强流通设施建设。要培育一批以商品为纽带,上游生产基地、中游物流配送到终端销售的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批零结合、内外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食用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批发企业,吸引国内大型批发商入驻,使上海成为国内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形成国际营销网络。要培育一批大型批发代理商和专业批发企业,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展示、展销、商务、会展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平台。要依托信息化支撑,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商品动态管理、消费者群体分析和供应链、采购链管理。要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引导食品连锁企业向社区、农村延伸,建设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购物,扩大交易商品圈,加速交易过程。继续推进标准化菜场建设与管理,促进绿色市场建设。

(五)着力加快发展食品物流业。物流业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运作方式,对促进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损耗、有着重要作用。要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和服务功能优势的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企业集聚效应,扶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集团,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为了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要加强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从生产、加工、贮藏、配送、销售等整个流程各环节,始终处于安全的冷链状态,有效地抑制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控制,要整合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形成连锁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的服务体系。要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合理设计和组织物流运作流程,扩大社会物流配送比重,降低物流成本。

(六)着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世界食品产业发展前沿技术为目标,把握国内外食品产业科技进步的制高点。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食品产业,优化技术结构,提升产业和产品结构,将已有的各种传统食品制造得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更方便和实惠。使中华美食实现工业化、标准化和方便化,造福于民,享誉海外,使上海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方面的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范围,使上海食品产业技术水平占领世界食品产业的前沿领域。在高效节能、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快速冷冻、保鲜杀菌、包装分级、物流运输和发展饭桌经济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强产、学、研联合,抓好科企对接,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培训,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关信息
  • 网站二维码
  • © 2014 版权所有:上海食品网 本站所发布的所有新闻、信息、图象均归上海食品网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08室 电话:62291296 技术支持:上海商情
    备案号:沪ICP备05004888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