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9 10:21:32
来源:
今年前三季度,本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5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7%,完成销售收入5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实现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18.3%。
前三季度,本市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生产继续增长
1—9月,本市食品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7%,食品四个行业中(食品工业分为四个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卷烟制造业),卷烟制造业完成174.7亿元,占总数的31.7%,比上年增长18.3%,其次是饮料制造业,完成95.3亿元,增长11.57%,各类饮料产值普遍上升,产量总体上扬,今夏因持续高温,饮料中的饮用水产量比上年增加3.4万吨,增长4.9%。
二、销售持续旺盛
今年前三季度食品销售持续旺盛,1—9月完成销售收入588.3亿元,同比增长14.71%,其中食品制造业完成195.8亿元,占33.3%,其次是卷烟制造,完成180.1亿元,同比增长18.9%,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7.5%、13.4%。
在不同经济类型中,三资企业销售收入居前,达281.2亿元,占食品行业总数的47.8%,同比增长14.2%,其次是国有企业(主要是卷烟业)完成181.7亿元,占总数30.9%,同比增长19.7%,私营经济发展最快,尽管完成总额25.6亿元,所占比重不大,但比去年同期增长41.7%,由此可见,国有和三资企业销售收入在上海食品工业中起了主导力量。
主要产品中,味精、食用植物油加工、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糖果巧克力、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肉禽类罐头、茶饮料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幅都超过20%,特别是味精,比去年增加8.6亿元,增幅达3倍。
三、工业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食品工业产销率保持良好水平,完成销售产值554.7亿元,产销率为100.6%;排名第一的卷烟业产销率达103.3%,其次是饮料制造,达100.2%,位居第三、第四的食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也都达到99.2%、98.7%,食品工业的产销率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处于较好水平。而在不同经济企业中,三资企业的产销率更是遥遥领先,达136.0%,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也分别达到103.1%和99.5%。前三季度,本市食品工业中无论是各个行业还是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产销率都保持了较高水平,这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不断满足消费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制订合理价格、运用促销手段等有密切关系。
四、主要产品产量升多降少
前三季度,主要产品产量呈升多降少状态,主要产品中糖果、糕点、味精、冷冻饮品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二成,鲜冻畜肉、乳制品、罐头、饮料酒、软饮料有不同程度增长。而小麦粉、精制食用植物油、饼干、速冻食品、方便面产量则有所下降;受禽流感影响,鲜、冻禽肉产量销量继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
五、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前三季度,上海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实现利税202.5亿元,同比增长22.7%,食品四个行业全部实现了利税增长,其中利税大户卷烟业完成167.8亿元,占全部总额的82.86%,比上年增长21.4%。
农副食品加工业继去年下半年扭亏为盈后,今年仍保持上扬趋势,1—9月实现利税5.7亿元,同比增长289.5%,其中饲料加工从去年亏损0.4亿元反转为今年完成利税1.17亿元,食用植物油加工由去年亏损0.1亿元上升至今年的1.5亿元,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完成利税0.77亿元,同比增长4.6倍。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和12.3%,其中糖果、巧克力制造完成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3.6倍,味精制造也改变去年亏损状态,实现利税1.8亿元,黄酒、碳酸饮料也较好完成了利税。
综观当前,能源和交通价格居高不下,据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6月我国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和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4.1%、36.9%和1.6%,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有粮食、油料、生猪、家禽、禽蛋,部分食品原辅料价格上涨,如糖料价格上涨32.8%,蔬菜和水果价格分别上涨11.6%和18.3%,奶产品上涨3.6%,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下跌幅度,从而提高了食品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生产企业缩小了利润空间,但食品企业依靠自主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努力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克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