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稳步增长 经济效益明显回升——2006年上半年上海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06/8/31 9:36:00
来源:
上半年,上海市食品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经济效益稳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36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27.5%,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一、上半年上海食品工业生产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继续增长
上半年本市食品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其中卷烟制造业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8.6%,依次为饮料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2.5%,10.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较为缓慢,增幅1.5%。在不同经济类型中,外商独资企业同比增长29.6%,国有企业增长28.8%,股份有限公司增长28.3%,集体联营、联营企业出现下降。
2、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
上半年本市食品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1—6月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6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5%,产销率达98.93%,食品四个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卷烟制造业的产销率都超过98.3%,饮料制造业则达101.12%,上半年食品行业产销率保持了高位运行态势。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其他经济(包括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内资)产销率最高,为101.92%,股份合作经济100.16%,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国有经济都超过98%。
3、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上半年部分食品产量增长较快,产量增幅最大的是:糖果产量6.2万吨、葡萄酒126.3万升、糕点1.8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9.1%、55.7%、47.8%;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冷冻饮品,鲜、冻畜肉增长在13%以上;而罐头、味精、饮料酒等也不同程度地增长,乳制品19.3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受禽流感影响,鲜、冻禽肉产、销量继续下滑,且下降幅度较大,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9.1万吨,比去年同期萎缩。
二、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良好
1、工业经济效益指数总体完成较好
随着食品产业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上半年本市食品工业经济效益运行良好,总资产贡献率远远高于全国食品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同行平均水平(见表)。
2006上半年食品工业完成经济效益指标
指 标 |
上海食品工业 |
全国食品工业 |
全国标准值 |
总资产贡献率 (%) |
31.01 |
11.4 |
10.7 |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16.21 |
108.3 |
120 |
资产负债率 (%) |
29.40 |
51.1 |
60 |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
1.55 |
2.1 |
1.5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19.14 |
5.8 |
3.7 |
产品产销率 (%) |
98.93 |
98.6 |
96 |
2、产品销售收入全面增长
上半年本市食品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按行业分,增幅最大的是米、面制品制造,比去年同期增长24.8倍;其次,水产饲料、味精比去年同期增长3.1倍和2.9倍,大多数门类行业销售都比去年同期不同程度增长,谷物磨制、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销售收入下滑较大。
在不同经济类型中,私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36.2%,国有企业(主要是卷烟制造)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24.3%,三资企业完成201.7亿元,增长12.6%。
3、利润总额明显回升
上半年,大部分能源及部分原材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加重了企业成本负担,但多数企业通过挖潜、降本增效、调整产品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6月本市食品工业实现利润5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经过多年徘徊后走出低谷,在去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盈利又比去年大幅提高,主要是食用植物油加工盈利增幅较大,食品四大行业都取得了增收。
在不同经济类型中,三资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实现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52.8%,国有企业是完成利润的中坚力量,实现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22.8%,占全部利润额的75.7%(主要是卷烟制造业所作的贡献)。
三、下半年食品工业形势展望
预计下半年本市食品工业仍将保持总体向上的发展趋势,今年本市消费品市场销售全面看好。下半年将有国庆、中秋、元旦等三大节日,在节假日、婚庆等因素的推动下,食品类消费将继续向着良好快速方向发展,食品市场将更加繁荣。
下半年食品工业也将会面临诸多因素挑战,如能源和交通价格居高不下,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负担,另一方面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如糖料、蔬菜、奶产品等,上游产品涨价影响到下游产品,产生连锁反应,这些都是不利因素。只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提高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才能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